图说晋城 | 静谧安宁中寺村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6:20    浏览次数:27

 散落在晋城大地的古村落像一件件历尽沧桑的文物,既有着古朴而精美的外表,又承载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乡土文化活的载体。今天跟随晋城市图书馆员闫阿丽一起来探寻阳城横河中寺村的古迹名胜,欣赏它如画的村落、如诗的山水。

 

《雨中看千峰寺诸山》中国画

 晋城市图书馆馆员  闫阿丽

 《雨中看千峰寺诸山》用以大观小的空间处理方法安排画面关系,以高远结合深远的构图法表现雨中看山疑非山,有如玉女梳烟鬟的意境。近景错落有致的树木、掩映其中的千峰寺、中景的主山脉与留白的溪水、远处雨中弥漫的云雾、缥缈的远山形成虚实对比,使用传统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勾、皴、擦、点、染,为观者营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境界。

 

《幽居》 中国画 

晋城市图书馆馆员 闫阿丽

 站在地势高处,能看到老屋的颓壁残垣,老槐树的盘根错节,远处的十八罗汉峰。而更吸引人的是这里足够宁静,宁静到只能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幽远的虫鸣声、风穿树林的打叶声。远离城嚣的世外桃源,房前几洼菜地,几桩蜂窝,几盘石磨,它是这样的宁静、淳朴、恬淡,这也是画作中想要表达的意境。 

找一处石阶静坐,与白云清流为伴,在青山绿水中寻得属于自己心灵的一份安宁;与自然对话,体味古人隐于山林、放浪形骸、与天合一的心态。

 

 

中寺村

 中寺村地处阳城县西南的中条山中,因千峰寺得名,下设6个村民小组,分别是下寺、中寺、后寺、老岭、日耀、龙双铺。村至今约有1100年的历史。古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后唐,至明初已具规模。

中寺村环村皆山,南面为水辿岭,北面为塔楼山,西面为鸡头山诸峰,东面为著名的十八罗汉山,群山环绕,奇峰罗列,悬崖万丈,气势雄伟。中寺村的位置别具一格,其选址不仅使村落具有良好的景观环境,而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村落的位置及走向,使其可获得良好的日照与屏障,阻止冬季北方寒流的侵袭。村落的布置使其可随自然地形组织院落及街道排水,河流穿村而过,提供了足够的饮用水及菜地用水。山岭绿化成荫提供了良好的小气候及水土保持,加之位于沟谷之中,空气湿度较大,不易起尘,因此村落空气清新。

因地势起伏,民居村落沿着山势疏密有致不断向上延伸,这种被称为折叠式土地和阶梯式村落在本地比比皆是,七拐八斜的街巷道道相通,路路相接,红石板、河卵石铺设在街巷的房前屋后,居民建筑群像阶梯井然排列,或鳞次栉比的层叠而上,或高低错落向下铺设,房子多是木石结构,土墙黑瓦色调极其和谐,透着一种自然的乡村风情。

 

 

千峰寺

 千峰寺座落在峰峦叠翠的阳城县横河镇盘亭河西岸山谷之中,寺围松柏擢秀,山花烂漫,千峰拥俏,故名千峰寺。建于后唐天成元年(926),乃属洪密禅师道场,为一进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雄宝殿进深六椽,面阔五间,仰合瓦坡,琉璃屋脊,陪殿厢房两层,为元代建筑,清初大补修,因后唐明宗皇帝曾赐该寺主持洪密禅师三道圣旨,光环杲杲,荣耀至极,故跻身阳城十大名寺之列。

 

后唐明宗救书碑

 千峰寺在近代也有着一段光辉的历史。19382月,八路军进驻横河镇,劝僧放粮于民,保证军需。3月在寺里创建晋豫边抗日游击队,由唐天际任司令,司令部驻在千峰寺。故千峰寺又是阳城县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十八罗汉峰

 盘亭列嶂(阳城旧八景)之十八罗汉峰,位于析城山西南,横河镇境内,距阳城县城35公里。诸峰海拔15761656米,峭拔凌空,形态各异。峰顶树木苍翠,四周多系绝壁,山路险绝,盘绕极远,故游人很少攀登。若至其峰下,由于列嶂延绵近千米,难窥全豹。欣赏其景,多在列峰对面山峰。但见山势巍巍峨峨,诸峰比肩而立,形象生动,或似诱头,或如罗汉。今人有诗句赞曰:"峰下近临不识君,远看始觉冠名真。"确为真实感受。盘亭列嶂现被人们扩展为大景区,包括附近的千峰寺、铁盆嶂、鸡冠山、建龙宫、板山寨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