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人共菊花醉重阳

发布时间:2021-10-10 08:53:19

图片

岁岁重阳

九九染菊黄,枫红盼岁长 

图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图片

九九重阳



图片

图片
古人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九九”与“久久”同音,取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九月初九这天成为节日,可以追溯到汉代,到了唐代被正式定名为重阳节,沿袭至今。

图片

重九之日,思念重重久久。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登高之际,祭扫祖墓,纪念先人,一些地方有“三月小清明,重九大清明”之说。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菊花被称为“延寿客”,农历九月被称为“菊月”,重阳又被称为“菊花节”。据说,重阳之日赏菊、饮菊花酒,便是起源于陶渊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称茱萸为“辟邪翁”,或以茱萸插头,或以茱萸系臂,或以茱萸泛酒,无比尊崇。
在重阳节传承至今的2000多年里,除了登高、采药、祈寿、驱疫、赏菊、吃重阳糕、吃螃蟹、宴饮等等之外,各地还各有民俗,迎霜宴、骑竹马、放纸鸢、插重阳旗、晒秋……甚是有趣。

图片

听 · 重阳

图片


图片
图片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听全文!


自古以来,由家及国,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图片
图片



图片

敬老孝亲



图片

图片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成年后,你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剩多少天?以最理想的状态算,假设父母60岁,还能再活30年,把五一、十一、春节假期都算上,扣除吃饭、睡觉,每天和父母呆在一起8小时,那么总共还剩170天;如果每年只有春节回家,那么是69天。"

图片

毕淑敏在文章《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正如毕淑敏文中所说行孝不用着急,总是想等到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那一天,再来尽孝,总以为父母不会老去,会一直等在哪里。
正是这种不着急,而忽略了父母正一天天老去。等我们回头想尽孝的那一天,可能就已经来不及。

图片

老年健康讲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听全文!


走得再远,也要记得回家的路;长得再大,也难忘父母的恩。惟愿时光再慢些,子欲养而亲仍在。
也许插茱萸、簪菊花已离你我有些遥远,但敬老孝亲,无需耳提面命,理应根植于骨血,代代相传,日日躬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月河在《重阳随想文》中写道,“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重阳佳节,亲近自然、眺望远方的同时,也要用连绵悠长的情感留意身边、珍惜当下,如此方能不枉传统文化,不负无限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