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要营造氛围也要创造条件

发布时间:2016-03-26 15:59:08

3月5日至16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这是“倡导全民阅读”连续第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国人文化程度、义务教育普及率之高,以及书籍的极大丰富看,读书已不再是障碍。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率高达80%的情况相比,可以说有了天壤之别。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全民阅读定会有时。

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与文化程度并不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而只是必要条件。实现全民阅读,更需要的是阅读自觉而非阅读水平。所谓全民阅读,就是要形成人人读书、时时读书,全社会读书、全天候读书那样一种氛围,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状态,就像高尔基所说的“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对读书如饥似渴。

显然,这对于今日大多数人来讲,是难以做到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尤其如此,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从扭转风气抓起。只有从家庭到社会都有读书的浓厚氛围,从小受到身边亲人的读书熏陶和养成教育,才有可能达到“读书即生活”那样的水平,进入高尔基所说的“读书如饥饿”那样的状态。

事实上,有些人只是在学校时读书本,走上社会后便远离了读书。有的人多在年轻时或退休后读书,成家立业后在职场上往往顾不上读书。还有些人,则是终生在读书。更有部分被称为“书虫者”迥异于常人,爱书成癖、嗜书如命,读书、买书、藏书、品书,平时乐此不疲,平生以书为伴。但从目前看,后两种人还毕竟是少数。

为何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呢?李克强总理曾这样解释:“我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只是文化界、出版界人士,而且经济界人士和企业家都向我们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1/10。”

因此有代表建议,设立“国家全民阅读节”,与现有的“世界读书日”相得益彰。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家何建明还提议,扶持建立文化名人、著名学者公益性个人图书馆。理由是,一些作家、学者、教授家里不仅拥有几千甚至几万册私人图书,而且藏书品质好,但多数闲置在家里。如果能使这些书“荣归故里”(他们中不少人都是从普通家庭出人头地),到乡下或社区安家,岂不两全其美。他还认为,阅读应该是静下心来精读,而在手机或电脑上的浅阅读则不在此列。

总之,全民阅读,既要营造氛围,也需创造条件。提供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除了政府、国企之外,民企、社会人士也可参与,比如打造乡贤书院,就需要在规划用地、建设资金等方面得到支持,实体书店亦可给予政策优惠。此外,贫困人口作为开展全民阅读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在对他们加大扶贫力度的同时,一定要让文化扶贫、智力扶贫同步跟上。徐补生( 报道 来源:山西日报 第A3版)